发布时间:2023-02-10
中国色谱柱市场在10几年前是个短缺的市场,信息闭塞,那时只要有产品就可以卖出去,而且供不应求,每一年销量都是快速增长。所以这10几年,各大公司都在抢占中国市场,不断有新的品牌进入中国,或通过总代理,或成立中国代表处乃至中国公司。
下面9家公司是我认为的低于1万支销量的,重要的9家非主流色谱柱公司,也是有机会挑战主流色谱柱前5强的气力!
进口非主流色谱柱品牌排行榜
1.Merck-Sigma | 色谱柱有SM两大系列,左手冰霜,右手火焰默克是做大化工的,硅胶产量,顺便拿了1小部份硅胶生产色谱柱和薄层板。
Merck主要是液相色谱柱,NT萃取柱,还有薄层板;Sigma气相和液相色谱柱都有,还有SPE小柱和微萃取。
Merck和Sigma的色谱柱单拿出来在市场上都算不上主流,在公司里都算小但是即使是在欧洲众产品,不过合并后还是有1定份量的。
Me然后根据胡克定律rck和Sigma合并后的色谱柱在中国市场上接近1万根,在第2梯队中稳居位置。
其中Merck的主打色谱柱是Purospher色谱柱,由于硅胶是自己生产,所以产品稳定和重现性还是非常不错的,价格为中低档¥2000⑶000,初期产品是Lichrospher卡套色谱柱,还是有很多忠实的老客户。
Sigma的主打色谱柱是Supelco和Discovery两大系列,价格为中低档¥2000⑶000,也是非常畅销的产品。
另外,还有Chromolith整体化柱,ZIC HILIC亲水柱,Ascentis核壳柱,Astec手性柱,也都是非常有特点的产品。
由于Merck主营业务是试剂和纯水机,色谱耗材只是小众产品,市场推行不足,大多数Merck代理商对色谱柱也不重视,而Sigma是以直销为主,也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生化试剂上,而色谱耗材1直不受重视。
发展建议:公司整合以后,色谱耗材业务得到了完善和增强,未来在中国色谱耗材市场上份量加倍了,期待默克公司把色谱耗材业务单独运营,培养专业的代理商,共同加强市场宣扬推行,如果未来销售政策更灵活和激进,很有希望挤入团体。
2.Kromasil | 错失发展先机的化工巨头
阿克苏和默克1样都是化工巨头,而Kromasil色谱柱也是阿克苏的1个小产品,其实不受重视。
10多年前,Kromasil色谱柱和ThermoFisher的Hypersil色谱柱都是以进口填料国产填装为主,不相上下。与迪马钻石柱,兰化所的气相柱,并称国产柱F4。
2010年,Thermo在中国组建色谱耗材业务部门,增加了几10家代理商,加强了市场营销;而Kromasil更重视填料业务,忽视了色谱柱业务发展,直接致使两个品牌的销量差距愈来愈大。
为了提高Kromasil的进口柱的份额,曾在2008年停止供应中国市场Kromasil 5um的填料。
不过推行力度不够,增长不大。
2017年初取消振翔的代理后,现由两家新代理商销售。
目前市场推行力度不足,主要依托简单的2级分销。
在中国市场,Kromasil色谱柱大概5000⑺000支,价格中低档¥2000⑶000。
未来渠道稳定后,价格有可能提高。
Kromaisl能提供优良的硅胶,产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是非常不错的,有供应硅胶给行业内1些知名色谱柱公司做色谱柱。
发展建议:应选择更专业的几家代理商,加强代理商目标考核,加大新客户开发,加强市场推行,不过由于Kromasil填料业务更加出色,对色谱柱业务难免不够重视,我估计很难实现!
3.Hichrom | 我是色谱柱收割机,结果??万万没想到??我也被人收割了!
大家可能很少听说Hichrom这个公司。
Hichrom公司主要有Hichrom和ACE两大色谱柱系列,近几年,陆续收购了Whatman,Beckman和Grace-Alltech的色谱柱业务,干得风生水起。
结果自己在2015年被VWR团体收割了!
Hichrom公司是1家靠填装色谱柱起家的小公司,不但有自己的色谱柱品牌,还代理了市场上几近全部品牌的色谱柱,这与Phenomenex公司在海外的经营思路非常类似。
Grace-Alltech 之前的代理商,借助Alltech的蒸发光检测器,在中国经营多年后,有1批忠实客户。
这些代理商分区域经营,发展的也算中规中矩,所以Grace色谱柱在中国本来就有1定销量。
而 ACE 和 Hichrom 的色谱柱之前被跃胜代理10年,作为1家做得风生水起的溶剂代理商,对小小的色谱柱业务难免不够重视,销量1直没起色。
2012年初,Hichrom公司取消了其总代理资历,改成几家1级代理1起做。
Hichrom 的各系列色谱柱,在中国市场年销量5000支左右,价位为中档,大概¥3000⑷000,目前各子品牌的销售情况应当是:Grace ACE Hichrom Whatman Beckman。
发展建议:中国市场已过了跑马圈地的蛮横发展阶段,未来必定增速放缓,总代理制已过时。
如果要继续保持增长,那就需要细分市场,让多家代理商精耕细作各自优势区域,厂家和代理商紧密配合,共同努力才有发展机会!
4.资生堂 | 我不光卖化装品,还卖色谱柱,还好,现在终究脱手了!
2017年,资生堂的色谱业务,以6000万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日本大曹。
我看完感觉卖的好便宜啊,真的好羡慕大曹,这么知名的产品,卖的这么便宜!
从此我感觉,行业内的国际收购其实离我们也其实不遥远嘛!
对化装品巨头资生堂来讲,这块业务盈利能力太弱了,连鸡肋都算不上,卖了更省心吧。
资生堂的色谱柱在行业内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,技术1点不鸡肋,其主营化装品,所以盛产高品质的硅胶。
将化装品合成中的粉末表面处理技术首次利用于硅胶填料加工,为硅胶填料包覆上1层聚合物,俗称胶囊技术。
这次跨行业的技术转移得非常成功,使其色谱柱峰型和柱寿命都表现得非常出色。
资生堂色谱柱在中国年销量5000支左右,价格¥4000⑸000,算中高级。
目前采取直销的方式,这类方式需要不断增加更多的销售人员才能带来事迹的大幅增长,而且单1产品线的销量低,很难支持起足足数量的销售,所以直销销售人数难以延续增加,自然不能覆盖足够多的客户,致使其未来的增长潜力有限。
大曹收购资生堂业务以后,其填料与资生堂色谱柱是非常相干的产品,是1个很好的补充,可以提高单1客户的回报率!
发展建议:中国的人口红利已过,现在色谱行业的用人本钱很高,靠直销的模式不够经济,没法覆盖足够多的客户。
毕竟中国市场大,而且由于发展快致使瞬息万变,客户不但数量非常多,而且常常产生变化,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与客户实时沟通。
所以我认为资生堂应与代理商共同推行产品,采取更灵活的销售模式。
5.YMC | 其实我也是优秀的色谱柱和填料生产商之1
YMC色谱柱在中国年销量5000支左右,色谱柱中低档,¥2000⑶000。
目前在中国没有成立公司,2009年以代表处方式经营,主要依托几个代理商经营中国市场。
日本公司普遍在考核方面都不太严格,代表处和各个代理商对YMC产品的推行活动很少,除1年参加1⑵次展会基本没有市场活动。
QQ截图20180102183057.png发展建议:模式没有问题,不过现有的代理商没有危机感,都在吃老本,应加强代理商管理和考核,代理商应当能上也能下。
6.Restek | 背靠大树好乘凉,不过请不要在打雷的时候
Restek色谱柱在中国年销量5000支左右,主要是气相柱,色谱柱中高级,¥4000⑸000。
曾是岛津气相仪器的标配,所以气相柱的占有率还是非常不错的。
而液相柱在市场上非常少见。
目前在国内有几家代理商,推行活动寥寥。
虽然Restek在几年前已在中国注册了公司,但是对代理商管理松懈,没有看到市场上有效的推行,主要还是吃老本。
而岛津的仪器这几年开始改配自己品牌的色谱柱,Restek销量很受影响。
如市场推行再没有改进,销量必定延续下滑!
发展建议:与YMC相同建议,重点是加强代理商的管理和考核!
7.Ecosil | 籍籍无名的性价比
Ecosil色谱柱在中国年销量3000支左右,价格低档¥2000+。
虽然是广州绿百草的品牌,但是由日本和德国知名的色谱柱工厂生产,当之无愧的性价比。
但是知名度太低,市场推行不够,主要依托直销和经销商,目前没有合作的代理商。
发展建议:加强直销,增加产品知名度,这样就有更多有实力的代理商慕名而来,从中挑选有实力的区域代理商,共同推行当地市场,可以打开局面!
8.PE | 被光谱的光芒掩盖了色谱产品,其实色谱柱还不错!
PE色谱柱在中国销量3000支左右,价格中高级,¥4000⑸000。
光谱算主流,市场上比较多见;气相色谱还可以,而液相色谱市场上很少。
所以PE的色谱柱主要是气相柱,数量不多,主要通过直销销售,代理商少,推行不足。
发展建议:增加更多的市场活动,稳定的代理政策,灵活的推行活动。
9.COSMOSIL | 代理政策1直摇摆不定,目前的政策也有缺点!
COSMOSIL色谱柱在中国年销量3000支左右,色谱柱中低档,¥2000⑶000。
之前是多家代理,目前应当是改成1家代理。
市场上推行活动很少,毕竟1个代理商的人力有限。
久而久之,COSMOSIL的销量能保持都有困难。
发展建议:代理政策1定要稳定。多家代理虽然会引发价格竞争,但是市场推行还是需要更多的推动者,选择适合的代理商1直是厂家重要的课题。
10.其他500支以下的品牌 | 品牌太多,而销售数量太少
这1系列的品牌众多,我在此列出品牌,就不再逐一介绍了!
日本Develsil,Mightysil,Imtakt,Wakosil,CERI L-column,Shenshu,Frontier,美国Sielc,Cloversil,Zichrom,GS-TEK,ES industries德国MNNucleosil,MZ,Bischoff,Knauer澳大利亚 SGE英国Fortis对未来色谱柱市场推行和发展的建议:与主流5强色谱柱不同,非主流色谱柱都没有强大的仪器配套背景,也不像Thermo和Phenomenex具有完全的色谱耗材产品线,而且进入中国的时间也晚1些。
目前竞争的剧烈程度已远大于10年前,我们可以预感,未来想要让1个不知名品牌杀出重围成了主流色谱柱,这几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在非主流色谱柱当中,我认为有希望的顺次是Merck,Hichrom,资生堂,Kromasil。
这几个品牌的产品还是非常不错的,知名度也能够,只要采取了适合的且稳定的代理政策,选对代理商,经过几年的努力我认为还是有机会挑战前5强!
甚么样的代理政策是适合的?
目前见到的模式主要有厂家直销,全国总代理,完全分销,区域代理。
固然不管采取甚么政策,1定要稳定延续,频繁的摇摆非常不可取。
1些公司换就换政策,公司整合也换政策,这都会对业务产生不良影响,影响合作火伴的信任度。
色谱柱业务虽然小众,但与其他仪器、试剂等相干产品销售方式不太1样,好能独立运营,要有稳定的战略,灵活的战术。
1、直销模式强势的厂家都很喜欢直销,由于销售的履行力更强,更专业,资源多,可以很快看到数字增长。
我认为厂家直销本钱太高,其实不是1个经济的选择,长时间增长是不可延续的,由于厂家赡养1个销售需要600万以上的数字,代理商赡养1个销售需要300万以上的数字,如果达不到这个数字,要末公司亏本,要末销售嫌收入低会离职,这类问题不但产生在代理商身上,在1些品牌厂家一样产生。
所以直销的方式只是合适服务少许的核心大客户,对大多数的中小客户还是需要代理来管理。
2、全国总代理制这是1个存在了几10年的古老方式了,在市场不大时还是成心义的。
现今市场充分竞争,愈来愈多的厂家加强控制和管理,只是放个总代理就万事大吉的方式必定输得很惨。
中国仪器市场这么大,已占到了市场的15以上,这个方式已非常落伍了,1个总代理公司怎样可能覆盖到全中国的客户,所以必定是大量的依托分销,这样的推行效力可想而已。
3、完全分销有些公司进入中国后,采取简单的销售模式:谁买都卖,客户和经销商全部1视同仁。
其实这算是总代理的1个变种,区分不大!
没有代理商帮助推行,全靠产品自发增长,是非常低效的方式。
4、区域代理制由于中国市场非常大,据我了解行业内没有哪家代理商能完全覆盖全国的业务。
需要按各自优势区域分片区经营,加上厂家的市场竞争力进1步提高市场推行,并且对代理商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,通过嘉奖和惩罚,共同推行市场,我认为这是目前合适中国国情的方式。
那末甚么样的代理商是应当选择的呢?
色谱耗材代理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发现范围很大的,单靠色谱耗材能做到1⑵亿范围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,能同时具有几10人的耗材销售团队的公司也是非常的少。
大都是区域性的公司,而且通常是仪器和耗材同时做。
由于色谱耗材的业务量不高,所以专职的耗材销售数量其实不是太多。
这自然会影响到品牌的推行能力,所以很多代理商会借助分销,这对市场推行几近没有太大作用。
所以寻觅区域内的色谱耗材集成代理商相当重要,多品牌互补,不完全冲突,给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。
可以提高单个销售的输出,自然可以集结更多的销售气力,覆盖到全部区域。
如果在全国,你能找到4⑹家耗材业务亿元左右的地头蛇,在各自区域内都有几10个专业的耗材销售帮你推行市场,必定无往不利。
作为厂家要做的是提供有效的鼓励方案,确保代理商足够努力,厂家与代理商共同推行市场!
与1些厂家沟通进程时,发现总有厂家会觉得广州绿百草同时期理这么多色谱耗材品牌,甚么品牌都卖,是否是会影响对厂家产品的虔诚度?
其实作为厂家,只要你的渠道鼓励政策有效,能让代理商全力配合推行活动,这已比尸位素餐的代理商强太多了。
如果1些代理商其他品牌不推,自己代理的产品也不推,对厂家算完全的虔诚,这才是真正可悲的事情吧。
美国Phenomenex和欧洲Hichrom,都是色谱柱行业专业,发展的也好的色谱耗材代理商,他们不但有自主产品,还代理几近全部的知名色谱柱品牌,这应当就是目前中国代理商发展的方向吧!
编辑点评
色谱是1种分离分析手段,分离是核心,因此担当分离作用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心脏。管中窥豹,难免对某些品牌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,请大家多包涵!
友情链接
LINKS